国务院日前印发《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以创新激发服务消费内生动能,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、多样化、品质化服务消费需求。《意见》提出6方面20项重点任务,从数字消费、健康消费等方面对培育壮大“互联网+”医疗服务等新型消费提出了具体要求。
AI辅助诊疗、远程医疗会诊、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复诊……不断涌现的新模式,大幅提升了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,与此同时,互联网医疗企业正借助数字化技术持续探索更多元化的服务模式。
当前,“AI+医疗”已在多座城市的医院落地。如果患者不知道挂哪个科室,AI可以帮忙。部分医院还推出智能候诊室功能。患者挂号后,先由“医生数字人”与患者先沟通,提前了解患者症状、病程等,为医生面诊做准备。
在诊疗过程中,医生可以一边询问症状,一边将患者病情输入AI辅助诊疗系统。点击AI辅助诊疗按钮后,系统迅速与拥有海量多发病、常见病等病例的国家核心知识库对接,通过提取和分析患者的历史病历信息,给出诊断建议。医生再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综合评估,列出推荐依据、检查建议等。
“目前,在医学图像处理领域以及眼底视网膜病变筛查、肺结节筛查等方面,有非常多AI技术的应用。”受访医生坦言,“医院使用的大多数还是医学智能辅助诊断系统,也就是基于数据形成的单一目的的模型,多数还在探索阶段。”
AI辅助诊疗系统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,是我国推进“AI+医疗”的一个生动缩影。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(2021—2025年)》要求提高医疗服务的智慧化、个性化水平;《“十四五”国民健康规划》提出实现智能医疗服务、个人健康实时监测与评估、疾病预警、慢病筛查等;《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》明确发展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,加快推进互联网、区块链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……近年来,我国不断加强顶层设计,推进“AI+医疗”的发展。
多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随着“互联网+”医疗服务不断涌现新模式,患者通过在线医疗平台就可以预约挂号、远程图文咨询和复诊、续方购买药品,不再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候。与此同时,医疗机构在管理上也获得了更多便利,例如,通过数据分析,医疗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,进而优化服务模式,提升医疗质量。
受访专家提醒,针对部分互联网医疗平台采用“先选购药品,再依药配方,甚至由人工智能软件自动生成处方”这样本末倒置的操作方式,既严重违反了我国药品管理制度,也给患者用药安全埋下风险隐患。